標記的程度

 


          世青鬧出小插曲,有人對於用幾個儲物箱來放聖體作朝拜,覺得是褻瀆。我看了就算,但據說在某些平台上,引起爭論。

          天主教信仰難以說得明白,正在於它有兩個特性,彼此交纏,輕重不一,就造成不同的觀感與理解。這兩個特性,就是歷史真實與標記象徵。耶穌基督降生是歷史真實,但他同時是標記象往,他以真實的人標示出超越的神,因為這個人是真的,所以其標記性才有意義,但這不代表這個人就是天主本身,因為這個人同時也是一個標記而已。

          彌撒是預嘗天國,它是一個真實的共聚,同時標記我們在天國的共融。如果我們不聚會一起,行此禮做此舉,標記不得以形成,所以真實是重要的,但我們同時知道,彌撒不等同於天國的共融。

          我不知道以上所寫,大家是否明白。其實教會很多用語都是如此,如人是「天主肖像」,就是標記性的說法,因為你當然不是天主,但這個人是能象徵天主,而你的象徵性,正在於你的人性呈現出天主的特質。

          因此,有關崇拜聖體,即使教會說明,聖體是基督身體的真實臨現,它仍然是透過標記「餅」與「酒」來臨現。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試想想,如果聖體真的就是耶穌基督,你可以想像,基督坐在任何地方,你都會全心全意朝拜祂吧?所以,正因為「聖體」是標記性地呈現耶穌基督,所以有人認為,更需要一種合適的佈置,形成某一種氛圍,才能真實呈現。

          每個教友心中,真實性與標記性的比例不同,配置亦不同,不是這麼容易判斷是非對錯,所以,大家包容一點吧。畢竟,東正教的傳統,聖體離開感恩聖事後,就變回麵包,差異幅度更大,我們也不會說他們褻瀆聖體吧?

Photo by Josh Applegate on Unsplas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