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巨星

 


          電影裡三個人物,三種追尋夢想的可能。

          主角宮本大是最典型:遇上色士風,遇上爵士樂,視為人生的唯一目標,他有天份,有熱情,全情投入也有正回報,雖然還是「不瘋魔不成活」,但這是一條走到底的路。

          問題在於:我們大部分人也不是如此。我們沒有一見鍾情的事情,沒有身體早已潛伏的威能,只待自己遇上它,就成為人生的目標。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電影裡的另外兩個人物的狀況:宮本大的室友玉田俊,按一般人的方式生活,但在遇然的機會,遇上熱情爵士樂的宮本大,又因緣際會地,把自己的心牽引進去。結果,玉田俊在沒有什麼資質的情況下,憑努力,也憑朋友的體諒,一起走這段尋夢之旅。

          這樣的尋夢,掙扎更多。因為自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這段路上走到底,這個夢就是夢。正如有人在成長路上,感到跑馬拉松很有趣,但大家都知道,要成為馬拉松選手,是不可能的;可能喜歡繪畫、做義工、夾BAND,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人生路上的風景,而自己的路,還是會回到普通人的世界。那麼,我究竟是早早回歸現實,還是夢一把呢?沒有標準答案,電影也沒有提供答案,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加減乘除。

          最後一位是澤邊雪祈,他成長於音樂世家,自幼就彈琴,而他的問題就是:這是否代表他應該追求音樂呢?究竟是他生來追求音樂,還是他生在一個音樂的環境,促使他追求音樂?電影強調他要放開自己,就是把焦點放在別人的眼光。換言之,他的追尋,是在別人的期許中形成的,而這是否真的叫得上是人的追尋呢?

          近年較喜歡看日本的電影、戲集,其中一個原因,是它不會太繃緊。以上三個取向,電影裡沒有真的拿出來一本正經地討論,故事很自然地展開,甚佳。不過,這些問題始終是要回應面對的,就是談理想,繞不過去。

          為普通人來說,當我們沒有出類拔萃的潛能,而是真的潛在水底的能力,如何才叫做實踐理想,不容易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