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讀書,是做人

 


          參與神學培育工作20(2005離職,開始寫教材,真的是20年了),到了今天,我覺得大家如果讀神學,重點不是讀書,而是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領洗後的我,究竟要做什麼,才是基督徒?

(2)為什麼做教友,要加入團體?

(3)做了基督徒,看世界的標準應該是怎樣?

(4)自己怎樣看待人生遭遇,乃至死亡?

          正在上「教友牧職」,就是整個課程的最後一科,上了兩堂,其中一位同學說:「這科應該讓每個教友都上。」

          真的,許多領洗的人,對於自己的身分,應該做什麼,如何可以活出基督,都有不少迷茫與偏見。大部分人不能透過自己的反思就能夠走上坦途,往往形成帶有自我中心色彩的實踐,不能真的讓自己走向基督。讀神學,就是透過知識的增長,讓人有一個更整全的圖畫,反思自己如何可以成為基督徒。

          到了最後一科「教友牧職」,直接談教友身分,每年到這一科,都是較多交流、分享、爭論,因為神學不再是外在的知識,與自己今時今日的信仰生活息息相關,自然有不同的觀點。

          我自己很享受這些交流,亦希望讀畢整個課程的同學,可以成為更好的基督徒,內心平安,自在地實踐自己的使命,回應天主竹旳召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