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望德


          這關乎行動與勇氣。

          信德是相信看不到的東西,確切存在,但信德可以只是一個信念,而望德代表的是一種取向,一種行動。蕩子回頭的故事裡,父親可以如常生活,只是心懷信念,小兒子有一天會回來,但他不僅如此,他每天黃昏,倚在門邊,眺望兒子。

          這是希望的標記。

          所以保祿才會把望德連結了「磨練」、「忍耐」、「老練」,望德是在生活中鑄成,它不是一種思考,而是在生命中水磨出來。如果生活裡什麼都順意,就不需要有望德,也不會有望德。我們會盼望,因為我們會失望,而一個曾經失望的人,仍然能夠擁抱盼望,才是真的有希望。

          美好的約會令你盼望下一個美好的相聚,即使下一次不美好,仍然期盼再下一次,如果我們保持這種能力,就可以在「磨練」中「忍耐」,並且成為一個「老練」的希望者。保持盼望,不會令我們過得更好,卻讓我們可以在不好地,更好地過活。

          為基督徒來說,聖洗聖事是盼望的起點。在聖洗裡,自己經歷與基督同死共生的轉化,這促使我們盼望真正的、圓滿的轉化。在這個經驗後,我們會經歷大量不美好的人生經驗,體會自己的有限、缺失,別人的不和諧,世界的瘋狂,那麼,曾經的經驗是否足夠讓自己繼續盼望呢?

          每一台彌撒裡,我們都有預嘗天國的機會。這不是真實的天國,卻可以模擬,問題是我們能夠有足夠的盼望,把自己投入這個機遇,經歷這個時刻,從而繼續有力去忍耐漫長的時間,等待到天國臨的時刻呢?

          回到人生,我們成長、衰老、破敗、死亡,能夠抗衡這一切的,不是健康生活、不是心靈富足,而是望德。如果沒有超越的相信,死亡就是熄滅;即使相信有超越,面對實際的下坡,如何可以繼續優雅地跳舞呢?這就是望德。

          耶穌在最黑暗的那一刻,在信徒四散,萬眾唾罵,血將流盡的一刻,仍然把自己的靈魂交到天父手中,這就是望德的示範。

          走向黑暗,心懷光明,就是希望的朝聖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