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的是:天主願意所有人與祂成為一體,領洗成為教友的主線不是保證未來得救,而是要活得豐盈,與其他人一齊贏。
六千年前左右,以色列人意識到世界是來自天主,自己的福樂來自天主,他們強烈地意識到,跟隨一個雅威,全心全靈全意全力去愛祂,自己乃至民族,才可以得到幸福。
可惜,限於眼界,他們繼而把天主圈養,認為天主屬於他們的,只有成為以色列人,才得救。直到耶穌的臨現,猶太人開始覺悟:來自天主的愛,不限於種族,不限於禮法,而是人能否真真正正跟隨祂,如同耶穌那樣承行主旨,方可永恆地活在天主的懷抱。
可惜,限於眼界,過去二千年,我們用聖洗聖事來約束天主,只有經過這件聖事,才能與天主建立關係。直到梵二後,教會開始意識到,天主才是主人,教會不是,我們沒有權柄左右天主,教會只是領受天主的旨意,明白聖洗聖事是得救的途徑,不是用來限制天主的普遍救恩的大愛。
故此,普遍救恩的核心,不在於什麼人、什麼做法方能得救,而是要我們把天主放在自己之上,而不是我們自己來管天主。太陽普照,教會可能是一個天台裝滿了太陽能板的建築,能夠轉化大愛來發電救世界,但這間屋不遠處,一個人懶洋洋地曬太陽,享受溫暖,就不是享受陽光帶來美好嗎?
信仰是個人回應天主的召叫,在這個回應中,我們明白自己內在的神恩,發展出使命,但是,自己使命的深化,很容易令我視自己的取向是唯一的取向。所以,神恩是為團體的,天主光照所有人,最大的誡命除了愛天主,也要愛人,這個愛人,是要你自己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尊貴、有價值,都是同樣會得到天主的鍾愛。
#基礎知識
#天主教 #信仰 #丘樂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