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22):教會(一)

 


要明白的是:教會是受天主召叫而聚集一起的,因此天主是中心,每個人受召叫的使命是連結,教會就是每個人因回應天主的召叫而聚集的團體,這聚集應該更圓滿地呈現天主對人的召叫。

當我們談一個人的圓滿,尋找信望愛時,談到「人」不是自己一個,而是在各種關係中構成的。我是我,這個「我」,包括我是丈夫、妻子、兒子、女兒、父親、母親、同事、中國人、地球人,基督徒。這構成你的身分,正好說明,「我」與「他」是不能截然分割的。

正因如此,耶穌降生,要承行主旨,他不是一個人來做的,因為他要完成天主給他的召叫,正需要所有人的合作,天國才可以臨在。

如果我們用佛教的說法,可能大家更加容易體會:因果。佛家說人能夠超越自己,脫離輪迴,需要了結所有因果。這個「了結」,佛教的理解是斬斷,把所有關係都解決,自己就可以超脫了。但是,地藏王菩薩又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意思是要所有人都可以得救,他自己才會超越,這種解決「因果」,就是要圓滿彼此的關係,變得和諧。

耶穌召叫門徒,形成群眾,乃至他升天後,教會出現,這實質是指向人類要成為一個群體,唯有我們都意識到自己的召叫,並且在圓滿自己的召叫時,同時理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這個召叫才是真正地圓滿。

實際生活中,你實踐自己的理想,認真工作,善待身邊人,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問題,這確實回應了天主的召叫。但是,社會的問題可能會衝擊你的生活,極端天氣害苦某些地區的人流離失所,你去旅行熱到敗興,又或晚上睡覺熱醒,這些都是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回應的世界問題。

教會就是那些覺醒到自己要回應生命召叫的人,再進一步,明白這召叫是有共通之處。唯有人類可以意識到我們是一體,「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12: 26),保祿說的教會,不是制度上的教會,不是組織學的教會,而是領受到召叫的人,意識到每一個他人,都在基督的身體內,才是真正的召叫。

天主教主張「教會以外無救恩」,而這個「教會」,指向的,正是人類。在人類懂得幻想,「認知革命」開始,獵長毛象時的人明白,自己不做好自己那一份,群體就會受損,整個「身體」會受苦開始,教會就走在路上,而今天,仍然是旅途中的教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