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的是:每星期提供一個機會,好好沉澱自己這星期是否回應召叫,實現自我,同時聆聽天主向你說的話,讓你有力量在這星期繼續走向自己;同場的參與者,都是志同道合者,雖然每一個人活出召叫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一起前進,而在彌撒中,透過領聖體,我們能夠有結成一體的感覺,有助我們更具活力,走未來的路。
每星期參加彌撒,重點是為有意義的人生,加添動力。香港人愛返工,因為現實的催迫,因此更愛放假。假期成為每一個打工仔的期望,美好人生的投射,這思路,同樣可以用在基督徒身上,只是基督徒的永恆假期,在未來,在死後。
同時,基督徒不像打工仔那樣,把返工和放假完全分裂。為基督徒來說,每天就是實踐超越人生的路上,現實中很多東西都不理想,現實中的自己都不夠理想,但不打緊,一步一腳印,只要跟隨基督,就可以前進。
彌撒,正是一星期一次補課,好提醒我們,自己不要被世俗的一切迷惑了,要記住,自己是有召叫、有使命、有勇氣實踐信望愛的基督徒。
故此,彌撒的流程,先覺察自己在過去一周的不足,放下自己,虛空自己,然後聆聽來自聖經的教導,抱持「天主在此時此刻向自己發言」的心態,嘴嚼經文,再加上神父講道時的教導,就是準備好,在聖祭禮儀中,把自己奉獻以及領受基督。
上面所說的部分,就是聖道禮,讓人從自己的召叫與使命的角度,反省自己上星期的不足,以及聆聽天主就自己的表現,有何指示。
準備好,就進入聖祭禮,把自己在過去一周的作為,以及剛才的反省,隨神父的祭獻,奉獻出去。當然,這是一個象徵的表達,主要是自己內心保持住這想法,而在禮儀中,一般人會偶爾有強烈的感覺與觸動,真的好像把自己獻出來。
奉獻自己的同時,也領受基督的聖體。我們總不能在現實裡完全實現自己的使命,但基督的聖體,給我們力量,繼續這條路,努力在這星期,做得更好。再者,每一個實踐使命的人,都領受同一個聖體,我們各有自己的成聖之路,但我們是在一起的,透過領受聖體,我們都基督內,一起為人類成為一體而努力。
當然,要詳細講,還有太多內容可談,但就一般教友,以上的解說,算是SOP,如果我們每星期在彌撒中,都可以真誠地反省自己的使命,深刻明白自己有什麼未做好,真誠接受經文中的,引導自己成為更好基督徒的訊息,並在聖祭禮中,真的有超越個人的奉獻與領受經驗,日積月累,成聖不遠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