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刊出的最後一篇,因有朋友表示,社交媒體老說信仰。但正計劃出本小書,希望成事。]
要明白的是:信仰不是買保險,到了死亡才生效;信仰是心靈的健身,每天都要操練,今天就可以看到果效,真正有信仰的人,知道來日會得到永生,因此今天可以活得豐盛,有能力愛自己,愛別人,從中讓人感到天主的愛。
一般傳統的宣教,都會把領洗與永生連結在一起,所謂「信耶穌,得永生」,今日領洗,他日受用,非常近似買保險的概念。問題在於,保險要月供,要每個月花一批錢才可以保障未來,但領洗後,很多人就直接跳過月供那部分,好像一日領洗,永久受用了。
今天談領洗,不再把重點放在永生,因為這很容易變成一次性交易,而非一種生命的轉化。正如上一篇所言,領洗是起點,代表一個人決定過一種與過去不同的生活,這種生活相信生命是有目標的,這目標就是把自己內心的信望愛發展出來,按照自己的獨特性,在生活中,活出自己,過屬於自己的豐盛生活。
本來,不領洗的人,都是如此,因為這是人本身內在的渴求。為什麼我們要賺多一點錢?為什麼我們要找另一半?為什麼我們要生兒育女?為什麼我們要養貓養狗?說到底,就是我有一些尋求,尋求過自己覺得美好的生活,讓自己成為叻過其他人的人,讓自己在另一個人心中獨一無二,讓自己的夢想在子女身上實踐,負起這隻貓那頭狗的人生,成為牠生命中的唯一。
這種渴望與生俱來,是人的本質,但人自己走下去,好容易誤入歧途。賺錢本來是讓自己成為自己,但許多人成為工作與金錢的奴隸;不少人把獨一無二投放在外貌上,美顏到整容,仍然無法真真實實地肯定自己;寵物終於會死,子女結果長大,自己也會病老,如果把肯定自己放在可朽壞的人事物中,結果就會失望。
信仰是把眼光放在永恆,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同時,能夠辨別出,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沒有遠大的目標,眼前的一次成敗,可以讓我不顧一切,賭上一切,結果也改變自己一切。如果我深深意識到,自己的生命終歸會走向天主,祂永恆地在我的人生終點上等待我,今次考DSE失敗,就不是一切。
信仰讓我們看自己的生命,更加廣闊高深,有更多時間與空間來翻騰,更容易活出豐盛了。
同時也是跟隨一套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經過不少人驗證過,安全、可靠,並且在團體裡,還有其他人分享他們的經驗,一切都有助每個人更容易走自己尋找自我的路。
不加入教會的人,就是創業者,成功可能更璀璨,可失敗的風險大得多。教會卻是一間大型企業,雖然人事可能複雜一點,但流程明確,資源豐富,更適合大眾呢。
#基礎知識
#信仰 #救恩 #信仰與生活 #丘建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