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星期六晚聚會到晚上11點半,歷史性時刻,我是全家最遲回家,亞女話好彩我11點在signal留言還未完,不然她覺得要開始去搵我,是否出事了。
星期天六點起床,先去彌撒,繼而探親戚,再來陪太太去探朋友,超眼睏。
同時,許久沒有遇上這麼多小朋友了。
二、
原來,我與細路的距離,已經這麼遠。遙想當年,曾經是細路剋星,在必勝客吃飯,與對面的友人聊自己如何教訓細路,結果坐在她旁邊的兒子嚇到哭起來。現在,看到各形各樣的小朋友,心如止水,只覺得,與我無關。
一切都在於,人都係諗自己。為什麼今天沒有感覺?因為子女都長大了,我再沒有關於湊仔的切身感受與思考了。
結果,有點怕生的小BB,抱起她時,竟然沒有哭。
三、
第一個感覺:現在的小朋友,情緒似乎穩定好多。
當然沒有代表性,雖然一天見過四個家庭的小孩子,但是,只是少數,而且社會階級也有限制。
但是,同樣階級,當年的我,遇上這樣的聚會,尖叫、大哭、糾紛到要去大人處告狀,總會發生,但沒有。
也許,這一代的父母,終於沒有過去的父母那多焦慮,就不會傳到子女身上?
四、
幾個小朋友的言行舉止,都很純真。其中一位,大談「三個女人一個茵」,父母都摸不著頭腦,他如何知道這劇,而且他能夠清楚說明劇情,還能說明女主角是「精神分裂」。
驚訝小朋友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同時覺得他很可愛,完全沒有想到,父母是否想他看這樣的電視劇。
由此想到,因為我長期在家,電視的控制權在我手,而我從來都不看TVB的,開電視基本上只是看新聞。相比之下,由長輩湊的孩子,一直會看過大量的電視劇,而不少父母,自己也會在晚上看不同的劇吧?但是,我家完全沒有這回事。
究竟這事,對子女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