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集誌社


          我很少去聽講座,會去聽集誌社的「在地紀錄」,因為李立峯教授,也因為蔡玉玲,看到宣傳時,心念一動,結果就報名了。

          講座時,主持是熟人,點名說我在座,我有點怕她最後會點我出來講兩句,而我就會說:「我其實仲有另一個身分,就是學生家長;女兒上學期剛上了你的課,話你上堂講書好悶,但今天聽你講,風趣又有point,與當年在Brew Note 沙龍的風采一樣呀。」

          這也是我會來的原因:憶起當年的Brew Note,那氣氛、那感覺,一去不返。

          講座一開始,講到今天的受眾其實不會特意去某一網媒看新聞(外國的反而會),講到很多人根本避睇新聞,我即時心虛:講緊我?真的,打開集誌社的報導結集,曾經的香港又番哂嚟。那些報導,無論題材、角度、深度,就是我們六年前常見的。當年你不太留意,覺得理所當然,今天一看,原來很值得珍視的東西,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然而,就是有人堅持。

          堅持的人真的不容易,詳情也不便在這裡講,總之,聽完講座,我和太太分別都訂閱了集誌社的patreon。也為他們做點呼籲:

1.      請搜尋「集誌社」的網站,多點去看看。

2.      社交平台上,留意他們的報導,多讚及分享。

3.      去塔冷通心靈書舍買他們的報導結集。

4.      訂閱他們的Patreon(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老實說,集誌社已經是瀕危物種,今天不珍惜,明天就會不見了。不見了的,不是這幾個人,而是你曾經享受過、重視過的那個香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