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天朗氣清,完全想像不到,昨天落了整整一天的雨,也想像不,兩天後,很大可能,巨風來襲。
如果溫黛來襲時,我們已經有今天的預測技術,很多傷亡很多破壞,就不會出現。
如果不是天文台在一星期前就堅定地告訴大家,星期三的颱風極大;如果不是網路把消息瘋傳,很多住在水浸區的人,不會張羅暫避,柴灣的地下停車場不會清場,阿棍屋不會有時間找地方安置貓狗,也不會有人在網上明示自己有地方,可以暫時安頓寵物。
如果不是高度提升的預測能力,政府不會在這個稍有密雲的早上,就全港停課,公司也不會計劃好幾時放工,澳牛也不會先前部處,三天都不開,遊客也不用撲過空了。
想想,與石器時代的人相比,與中世紀的平民相比,與溫黛時的香港人相比,天文台造福我們多少?
然而,人性追求完美的特質,就錯用在這些地方。我們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只看到還不夠。提前知道危險,讓我們更焦慮,更要搶餸,更想安排好每一個細節。去到極端的,就是留言罵天文台,為什麼不可以一早就說明星期二幾點掛八號。
基本抉擇不是一個選擇,但在某些時刻,我們可以特別清楚,自己選擇的是什麼。在此刻,你選擇的是焦慮還是感恩?更多準備令你更安心還是還有做到最好?對於天文台預測,你只想到自己還是想到大眾?
基本抉擇只有兩個:開放自己與只顧自己,你在此事上,有何觀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