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萬萬的問題,歸結到最後,是人活在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意義,以及有什麼意義。
許多討論,爭來辯去永沒有答案,在於大家都沒有先弄清楚,自己如何理解以上兩個問題。
例如:人活在世界上,不知從何而來,也沒有死後去路,活在現世的一切就是一切。在此基礎上,討論「人應否努力」,基本上就是「我自己感覺如何」了。你可以覺得出人頭地會令自己開心快樂,那就去吧;你覺得現在躺平可以平安喜樂,那就去吧。
技術上,可以教育人應該努力,因為小孩子心性未定,太早躺平可能後來好不快樂。但這類教導,是「生活智慧」,不是真理,即在一般情況下,某一個做法多數會較好、較穩妥。
因為人生如果只有存在意義,任何選擇的結果才是王道,所以動機有其意義,結果好壞才是關鍵。如果我努力讀書,結果升不了班,而我又覺得付出的一切都白費了,這樣,努力就是不好了。
許多人都知道這道理,於是心靈雞湯,要大家覺得努力本身也有意義。如果你要覺得努力本身有意義,深層來說,一定要有一些超越現實生活的認同,才可以有意義的。為什麼正向思維有問題,正在於此。
又如「活在當下」這種說法,必須有超越現實的價值存在,才有我們想像中的意義,不然,大部分渾渾噩噩的人都是最活在當下的。
為什麼說教育需要學哲學,正因為學幾多東西,如果基礎不清楚,人生還是糾纏不清的毛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