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幼兒學校召開家長聚會,談小一入學。亞女靠亞哥,沒有入學的煩惱了,不過看到大家很投入的樣子,想起兩年的種種,也不妨一談。
在這日子,關於升小一,其實可以做的就只有直資學校。沙田區有兩所一條龍的直資學校,當年兒子也有報名,只是兩處都落敗,而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如果你真的想進這類學校,面試訓練,決不可輕忽。
兒子首先面試的是浸會大學那一間,我們一方面不是很著緊他成不成功,所以不願太落力訓練兒子,免得他感到有壓力,另一方面,兒子把口做律師都有找,當時他又正值熱愛恐龍期,恐龍的名字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寫得出,串得成,兩公婆也有點有恃無恐,所以就由得他了。
結果,首圈出局,與王錦輝無緣了。
當時也不大放在心上,沒想過是少爺自身的問題,因為該校規定沙田區只收15%學生,因為家在沙田區,本來就很渺茫的。第二所是培僑書院,第一次的面試和王錦輝不同。王錦輝第一次面試就是小朋友先畫畫,然後拿住圖畫與教師聊,用英文和廣東話。但是培僑的做法,是先由老師講英文故事,在過程中與小朋友用英文問答;然後是普通話的故事時間,當然是用普通話問答;最後是集體遊戲,分組比賽。
這次過後,兒子可以有第二次面試,而且這一回是可以大人陪同的。媽媽陪他進去,結果敗興而歸。
當媽媽陪他進場面試時,才發現大少爺大玩唔睬人,人家問他:「你喜歡什麼?」「恐龍。」「喜歡哪一種恐龍?」「唔記得。」沒有了,就是這樣。
與此同時,據說是特意設定在旁的一張可以旋轉的大班椅,各位家長必須小心﹗因為這是用來考驗小朋友是否「定性」的。兒子不答人家問題的同時,還老是在轉這椅,雙錯誤,出局。
後來另有朋友的小朋友到男拔萃面試,同樣有此魔鬼大班椅。幸好該家長早已進行特訓,兒子才乖乖地坐定定。

所以,打算進直資學校,不得不面試;要面試,不得不預先讓小朋友熟習這種「考試」形式,不然他們早慣了不理陌生人,卻不知道這個面目慈祥的陌生人,正可以左右他的一生前途呢﹗
留言
沙田區不是有好多很好的官津學校嗎?
為何閣下有這樣意見?
你對以下文章有何意見?
套用作者的一段話:
《這些做法合符上帝的公義嗎?》
再談小一入學
現時的小一入學中「自行分配學額的機制」是先於「大抽獎」的,申請者會被學校評分,例如有相同宗教背景的便有分,曾是舊生的又有分,在該校工作的家長又有分,校董又有分,所以若家長並沒有任何背景或關係便會被排在較後的位置,或只能參加「大抽獎」,做成某一種政策性傾斜。
感覺上小一入學的系統在強化和建立一些小圈子。無背景關係的人選擇相對較少,而有錢人就可以考慮讀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這促成了香港貧富懸殊的延續性,因為窮人子女入讀好學校機會必然較細,直接或間接地使社會不平等。
這些制度的起源我無法深究,但作為一位基督徒,我會問上帝這樣是合理嗎?
有些人參加教會只是為了子女謀福利而並非真正信教,這又在做就另一些問題。許多辦學團體都是宗教團體,為的也是傳福音給未信的人,但卻在辦學時揀選了部份人,這是否有點問題呢?
這些做法合符上帝的公義嗎?
這些問題我覺得值得大家去深思。
算了,還是祝願大家都能找到心儀的學校好了。
心靈鴉片128
http://blog.yahoo.com/messiah-dog/articles/888276/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