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主教的神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基本抉擇」,指我們在人生中,某些關鍵時刻所作的抉擇,一方面代表我們過去整個人生的方向,同時下這個抉擇的同時,又進一步深化自己整個人生。
八九年那一段日子,就是我們那一代人,一個「基本抉擇」。
八九年的我,年紀和王丹差不多,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我的人生仍然是一舊飯,對人生有很多看法,同時又很不清楚這些看法是如何如何。突然間,只在書本上出現的東西,在生活上和我發生關係。中國歷史的變革,由商鞅到王安石,由孫中山到共產黨,本來只是10分題或24分的ESSAY,突然,是你選擇支持,或者不支持學生堅持留守廣場到底。突然,你可以是歷史的一部分。突然,你可以出一分力,創造歷史。
你覺得,自己也有份參與這場運動,即使你人在香港,不是在北京。你覺得,你參與遊行,留守在電視前打氣,有可能,改變中國的路。
那一刻,你再不是永遠都明哲保身的香港人,你選擇了參與歷史的一刻。
我們常常說六四,好像整個焦點,都在六四那一夜。我回憶八九年,總想起六四前的那一個多月,那份無私而真摯的愛國感覺,那種全部人都連在一起的認同感。還記得那段日子,北京在混亂中,卻沒有人犯罪,連小偷也愛國起來;記得那段日子,香港的每一個人都一臉認真和激情。那一個多月的經歷,改變我們許多許多的心,即使到了今天,那改變,仍然是石刻一般,在許多人身上。
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可以再有那一個多月的情懷呢?幾時,那份情懷,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時一刻的激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