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與五歲的女兒,如常地到茶餐廳吃早餐。坐下不久,女兒就問:「為什麼那些姐姐,全部都不同了?」即使是小小的人兒,也發現茶餐廳的大變。
這是一間小規模的連鎖茶餐廳,而按我「八卦」所得,每一次開新店,管理階層就會把熟手的侍應調到新店,以便新店可以迅速上軌道,可是這一回,新店的位置極其偏遠,我每天都到的這所茶餐廳的其中一位侍應,不願調職,結果就炒魷了,而另外一位也激於義憤,離職了。
於是,一夜之間,本來每天早上都會打個招呼、聊上兩句的人,完全地,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以上的「內情」,也是僅餘的一位侍應,悄悄地告訴我,而到了女兒來吃早餐的這個早上,這位阿姐也消失了。
今天的社會,經常要求年青人自我增值,以應付社會的迅速轉變,但是這些轉變,是否合理?我不否定,每個人都應該勤勞地工作,但我同時也肯定,每一個人應該有一個安穩的工作崗位,有一個可掌握的工作環境,而不是如同貨物或牲口一般,任由老闆分配。
原來的侍應們,和我相處了兩年,其中一位還在這段時間懷孕生女。說不上很熟稔,卻有一點街坊的味道。只是這種感覺,在我們這個先進的國際都市中,就如同水中明月一樣,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幻滅了。
身邊的朋友常說,香港的教育制度令他們不敢生育下一代;我看著新一代的年青人,卻常常覺得,今天這個剝削而又薄情的社會,是否真的還能讓他們成長,走向樂觀而正面呢?即使一個知識不高的人,還可以開心生活嗎?這才是最令人擔心又痛心的地方。
(原刊於<文匯報>,2009/7/16)
留言
世界太多的不如意 - 天降的災,人為的禍,還有人心的冷漠...
痛心卻無能為力...
所以現在的態度便是 - 好好過每一天,盡量不為小事(甚至大事)抓狂...其實沒有甚麼是大不了的事...
努力實行中...
學會生活得鬆容,心比較容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