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內,有沒有同一本筆記?

還記得讀大學時,其中一科的內容蠻深,考試要求又高,於是我借來班中號稱「記錄最強」的女同學的筆記回來參考。一看之下,實在嘆為觀止,因為在密密麻麻的文字旁,還有「一笑」、「咳嗽」的字眼存在,完全如同目睹老師上課的一舉一動。

宣講是福音成書的第一部,而宣講者,絕大部分都是耶穌的門徒。是門徒,不是宗徒,因為當時跟隨耶穌的,不是只有十二個人。這些門徒四處以目擊者的身份,宣講基督的福音,而聽眾除了聽講,還會開始加以記錄了,於是就成為福音成書的第二部曲。

你可以這樣幻想一下:你是坐在地上的群眾中的其中一人,仰望著一位激昂的講者在宣講。他的宣講是這麼有力,令你的內心興起一份巨大的熱情。也許你不是第一趟聆聽這些有關耶穌基督的一切,甚至有一些句子,你已經滾瓜爛熟。幸運地,你是一個醫生,或是稅吏,總之,你是懂得寫字的,而且有財力買來一張羊皮紙,便把你聆聽到的,有關基督的言與行,記錄下來。

真實的情況未必是這樣,但是我們從路加在路加福音的序言中,確實可以知道,在福音成書前,是有一些成文的資料。由於這些資料不復存在,所以它們的如何寫成,寫成什麼樣子,我們都無從得知。按照今天的聖經學者估計,這類的成文資料,大概可以分開兩大類型:言論集和故事集。

顧名思議,言論集就是記錄耶穌基督的言論,而故事集就是記錄耶穌基督的行動,特別是奇蹟的施行。不過,所以有這樣的分類,實質是從福音書逆推出來。因為我們從福音書中,明顯看到一些耶穌的言論和奇蹟故事,是不同的福音也有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它們都是源自一些言論集和故事集。因此,也有人稱新近出土的《多默福音》(多馬福音)並不是一部福音,而是言論集,因為它的全部內容都是耶穌的言論,並且沒有受難史的記載。

有關成文資料,大家還要留意兩點:

(1)宣講者眾多,記錄者自然也不少,所以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福音書,並不是全部成文資料的總合,而是由編輯者按自己的看法,把不同的資料重新組合。

(2)近代還有一種看法,我們都需要注意的,就是成文資料和宣講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由於福音成書四部曲的分野,會令人產生錯覺,好像先有宣講,講完了,成文資料再出現。近代有學者提出異議:為什麼宣講所形成的口傳,不可以一直傳下去,直接影響福音書的寫成呢?確實,是可以的。

最後想讓大家反省一點:既然今天的福音書,是由成文資料(無論是筆傳還是口傳)而來的,這些成文資料卻是一個又一個聆聽者,自己記載的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傳達下來的資料,必然是包括了記錄者的觀點,以及生活面貌。正如我們上課時所抄的筆記,雖然基本內容相同,但是風格各異。那樣的筆記,是否能視為老師的完全反映呢?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