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教育局?


由正生遷校到驗毒事件,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香港戒毒機構的面貌,大家才發現,無論是正生還是得生,絕大部分的戒毒機構,都屬私人機構。電視節目介紹得生團契,原來是一位毒海回頭的中年人,從太太手中借來三萬元,就開始戒毒的工作,做到現在,成為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戒毒機構。

由衷地敬佩這位先生的同時,卻有這樣的念頭閃過:為什麼一位阿叔可以一人做出一片事務,扶持已入迷途的青少年重入正軌,我們每年受到大量資助的學校,人強又馬壯,反而顯得問題多多,困難重重呢?

由教育局所推動的改革,轉眼間已經十年了,照當年的願景,今天的學校,應該是人人學習愉快,個個具備多元智能,可是實際上,除了教師做文件做到氣咳外,我們看不到什麼根本的改變。學生未必是差勁了,但是誰會覺得,今天的中學生,勝於十年前的中學生呢?

這令我想到二十年前,與一位澳洲籍的外語教師討論香港的師生比例的問題,其中一位本地教師對她說: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澳洲老師說:「我們本來也沒有那麼多資源的,於是政府大幅度精簡教育局的架構,把空出來的資源投放到前線教學上,才可以大幅減低師生比例。」

只要有目的、有決心,一位亞叔可以創出一所戒毒所來;教育局推出千個萬個改革的方案,發出一套又一套政策方針,創出一種又一種自評外評,也看不出什麼質素提昇。既然如此,何不把教育局解散,讓有心人活出我天地,可能會把死馬醫好呢?

(原刊於<文匯報>,2009/1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