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何價?

過年,見人。其中一位是「八十後」,剛買了樓。工作了七年,終於和女朋友夾份下,還問親人借了一點錢來作首期,買了香港最偏僻地區的一所小小的房子。然後,就沒有錢了,開始為樓死為樓亡的日子。由於經濟環境永遠都不明朗,所以他和女友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有人工加,所以,供樓供到一毛錢也不能少的情況,相信會持續好一段日子。

那邊廂,是「六十後」,買了樓一年,投資的,扣除「駛費」,帳面已經賺了一百萬。我們在某酒店的中菜廳飲茶,一碟蛋撻都要三十幾蚊。

同一天空下的兩個世界。

不過,這裡不是想為新一代伸冤,反而是想起有一天看「左右紅藍綠」時,羅家聰指香港早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的階段,應該進入知識型社會,但是十幾年來搞來搞去,都轉不了型,究竟原因何在?

在我來看,就是四個字:「資本增值」。在我們的社會,如何可以安穩地生活呢?不是努力工作,不是潛心發明,不是有創意有誠意,而是儲夠錢,買第一間房子。只要你不碰上九七回歸+金融風暴,一買一賣,隨時是幾十萬至過百萬的回報。以今天八十後的人工,你買一百萬,他做十年兼不吃不飲不花才搵到。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當然,炒樓有風險,但是風險大不過潛心研究吧?你研究十年發明一樣東西,可能根本無結果,又或是有結果而無市場,但這十年,有資本的人,已經炒了N次樓,輸了又賺番,並且一賺再賺了。

這樣的社會,沒有人願意下苦功去做什麼的,因為真的做多遠工夫,輕則俾人笑,重則俾社會懲罰。

這就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由上任特首到現任特首,你提什麼港什麼發展藍圖都沒有用。一天樓宇不是拿來住,知識型的社會,並不會出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