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的風涼話

羅啟銳在得獎記者會中述說拍片的原因,是看到今天的人總是抱怨,不像他那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遇到問題,總會找方法解決,不會說不成的。

羅導演當然是出於好意,正如曾特首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理解今天的香港,所以施政脫節到不成。我不否定當年香港人的努力,但是,世界是變了。

那種「獅子山下」式的感慨所以脫離現實生活,背後有三個問題:

(1)困難總有其相對性,如果你身邊的人全都無車無樓無補習老師無名牌,大家都只有一對鞋一套衫,一年只有新年才有雞吃,對困難的理解,與今天的狀況很不同。今天的困難是,大家都做PROJECT,隔離位的同學仔有補習老師全方位「協作」,你就連上網費都交不了。當然可以去圖書館做,只是本港的市區規劃實在太完美了,把沒有錢上網的人全圈在一地,於是同樣有圖書館,富區任你上,窮區排住上。當然,花點時間就可以解決問題,是窮人的宿命因為人家一寸光陰一寸金,你的時間則是「無價寶」,根本沒有任何價值。

困難當然可以用盡方法解決,問題是今天的窮人,明顯地是特別困難,是一種機會公平也沒有困難,這是否合理?

(2)正如老一非永遠說「舊時D歌先好聽,宜家的全部垃圾一樣」,說過去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問題,都是那些把問題解決了,可以風光地和大家說話的人。加上人以群分,風光的人也只會和風光的人交往,於是就會產生錯覺,覺得自己同一輩的人,全都捱過風波,總能傲笑人生,明白吃得苦中苦而為人上人的真諦。

當然,如出身第一流的名校,也真的可能人人都出頭,但是為我這個六十後尾班車的人的經驗,我就讀的中學中五有五班240人,最後只有30-40人左右有預科學位,而我所讀的文科班,到最後,只有三個人有學位讀。忘記提一點,小弟讀的中學,是地區BAND 1學校了。那其他二百多人去了那裡?困難總會解決的,做地盤都可以唱獅子山下。

(3)最重要的是,今天還是找出方法解決問題的社會嗎?昔日的香港法制不嚴,階級分野未至明文化,庶民尚可找到各種路徑,覓一條自救之路。今天呢?庶民監管處處,大戶就可以目無法紀。電訊商可以周圍放易拉架,一介庶民想當無牌小販?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確實機會處處,今天還有嗎?什麼都規範了,就快樓面洗碗都要認證﹗大家都知道,這些規則管理,永遠不是真的幫到低下階層,而是肥了既得利益者,所以,別痴心妄想了。

那麼,是否代表今天的庶民,就真的只抱怨呢?我們看看菜園村的居民,看看八十後的動員,就知道不是了。只是,往日尋找的解決方法,及身而止即可;今天,不挑戰那些不公義的制度,何來解決方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