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馬與打麻雀

        多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談到學生的自我預期與表現的關係,作者談到自己去一所學習能力略遜的學校研究,發現學生如何理解自己的表現,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動機。如果學生測試成績不錯,他們會認為是由於運氣好,猜題成功,而不會把成功歸於自身的努力。但是,這些學生在賭馬上,會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卻把中獎視為自己眼光獨到。
        結果,學生努力鑽研馬經而無心讀書,因為他們相信,書也無涯,而馬則有路可尋。
        閒來會與家父打麻雀,非常衛生,而家父十居其九會有所斬獲。初時,我滿以為是由於自己出於輕敵之心,也有點放水的心情,所以才會敗北。後來,由於老爹不僅贏錢,還要贏臉,把雀友的牌技貶得一文不值,於是也用心一點來打,但是仍然是負多勝少。於是,我細心觀察老爹的打牌之道,發現他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老爹打得很認真,屬於技術流,致力把手上的牌最大效率化,而一旦欠缺值博率,他就會棄糊防守,於是付錢的機會少,糊牌的機會增加,自然贏多輸少了。
        那麼,學生和老爹,有什麼分別?我想,最大的分別是,你是否真的掌握一件事情,需要的是運氣還是努力。學生之弊,在於他把需要努力的讀書視為六合彩,卻把以運氣為主的賭馬,當作付出總有成果的活動。這個判斷錯誤,只會這邊讀書不成,那邊卻輸成了。
        如果學生能相信讀書是憑實力的,然後如老爹一樣,全力以赴,即使是雞糊也不放過,我相信,考得好成績,並不需要望天打卦。
(原刊於<文匯報>,2010/4/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