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不分先後?

來到最後一部分,就是介紹新約書卷,而這裡採取的方法,是就兩種的文體,說明新約聖經中的四種寫作取向。由於經卷繁多,而且我們這本小書只是作為入門之用,所以走馬看光,至於什麼花入了你的眼,就要讀者自己再去進深尋訪了。
一般來說,我們會稱新約共有兩種文體:敘事體(也可稱為記敘體及書信體。敘事體包括四部福音及《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另一個是書信體,包括保祿(保羅)書信(共十四封)、公函(共六封)《默示錄》(《啟示錄》)
不過,在敘事體中,《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較為典型,主要是以第三身的角度來敘說初期教會傳教的工作,重點放在伯多祿和保祿身上,而四部福音的敘事性卻需要解釋一下。書信體中,保祿書信有其本身的特點,而且以私人書信為主,因此在格式上,與公函並不相同,所以雖然同為書信,就體裁而言,可以分而論之。同時,被歸入保祿名下的《希伯來書》,也是一封格式較特殊的書信,也不妨一談。
以上各種文體的個別特點,我們在往後的四篇中一一介紹,現在先談一個有點趣味的問題:究竟今天新約聖經的排序,根據什麼呢?
絕大部分的新約聖經的排序都是相同的,就是四部福音開始,然後是《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然後是保祿(保羅)的十四封書信,《希伯來書》則在保祿(保羅)書信之後,繼而是公函六封,最後就是《默示錄》(《啟示錄》)了。
為什麼大家的排列都是這樣?什麼標準構成這個排列?還是排名不分先後?今天我們是否可以用不同的次序來重印一本新約聖經呢?
新約聖經的排序,一方面是有其含意,另一方面也是跟隨傳統。因為由四世紀開始出現的正典綱目,其排序就如同我們今天所見的新約聖經版本了,所以這是一個傳統。不過,傳統的排列本身,也有其含意的。首先在新約之中,福音的地位最為崇高,也是整個新約的核心意義所在,首先出場是非常合理的。至於《默示錄》(《啟示錄》)排在最後,一來因為它帶有預言的性質,同時在內容上也有呼應《創世紀》之處,代表了開始與終結的呼應。
所以,如果你願意花心血金錢,再編印一個新約聖經的版本,經卷的次序是可以重新編排的,只是,能夠排出新意,讓讀者能更容易明白當中的福音,就是要考慮的地方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