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因為今天的考題問:「如何處理國企下崗工人的失業問題?」學生的答案是:「給他工作。」更令人噴飯的是:「給他們錢,好好生活。」學生如此直觀世界,那可能有判斷能力。
吾生也早,自己考會考的年代,還是資訊非常封閉的時代,自己所考的科目,不要說評分表,連會考的題目模式,也是不甚了了,就提筆上場。現在回看當年的題目,從考評的角度,不少也見不得清晰明確,反而不少都是意思模糊。可我們的年代,誰管題目的設計如何?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做好自己的答案。
到了今天,事情卻顛倒過來。每逢會考,傳媒關注的不是學生的表現如何,而是公開考試的試卷是否完美。只要稍一失誤,就是「害死千萬考生」。姑且不論這些所謂錯誤的輕與重,我認為首先要反省的是:為什麼只要考卷稍有不妥,考生就如同天崩地裂呢?
因為今天的考生,本來就沒有準備好應變,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也沒有訓練他們應變的能力,於是一旦卷與願違,感覺就是世界末日了。
最近有新聞報導法官斥責食環署檢控雪糕車主賣糖果,是小事化大,有關官員應懂得酌情。報紙上說食環署所以檢控,是由於要酌情的話,「員工會感到難以判斷」。對,只有一有不清楚,就不知如何是好,這就是受過教育的香港人。
九年免費教育已經多年,十二年的無料讀書也即將出現,可是在學校多年後,出來的人,都是逐漸或已經喪失最基本的判斷力,就真叫我們懷疑,香港教育,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