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成名要趁早

        十二歲考會考;十四歲要隻身環航世界;21歲的年輕女子,說自己想在台灣開一所高球學校,本來應該還是大學最後一年的學生,搖身一變,想做校長。
        傳媒對這些「成名要趁早」的新聞,很有興趣,背後當然是反映了大眾旨趣。不知道是否全球化趨勢,可至少在香港,快人一步確是不滅真理,所以神童總是令人羡慕,成名要趁早彷彿成為人類的共識了。
        那邊廂,政府發表報告,告訴大家一個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消息:你你還有你,有排都未死。香港人,是全球第二長壽的城巿,大家平均有八十多歲。所以,今天才二十歲出頭的靚仔靚妹,不要以為自己捱四十年就可以退休,我有理由相信,到你六十歲時,退休年齡已經推遲到七十三歲,而且有可能在十三年內再延後三五七年,於是傑青提名的年齡限制會推遲到六十歲,七十歲可能才稱為中年了。
        我們愈來愈長命;我們愈來愈想早早成名成就。問題是:你廿歲就退休,往後的六十年,如何是好?
        這也是我看「KJ音樂人生」的其中一個感想。主角黃家正十一歲就到歐洲表演,無容置疑的音樂天才,可十一歲的他,已經覺得人生苦長,萬事皆不完美,最好一切都毀滅掉。成名成功太早,可到十七歲的他,在滿口人生道理的同時,掩不住那些迷茫,雖然他完全不會承認。
        無論是渴望早日成名還是害怕老而不死,都是一種漠視人自身的自然發展,渴望在不適當的年紀,做自以為適當的事兒。天才的節奏與我們不同,那又如何?誰更加幸福,不見得由智商來決定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