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害取其輕?

        昨天的星期天明報有一篇文章,談名校讀書生活,作者在一所老牌女子名校畢業,她說名校的核心價值是七個字:「識時務者為俊傑。」
        文章的反省很好,不過,當我做了父親,又選過小學後,我想,事情還有另一面。
        兒子升小一選校時,我們在最初的階段,選了一所非常平民的小學。一來是幼稚園校長推介,我們也參觀過學校,感覺不錯。只是,這所學校的程度,實在是很平民,兒子的老師得悉我們選了那所學校,也有點愕然,覺得以兒子的能力,可以讀程度更高一點的學校。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知道,這所學校收生的情況不算很好,於是,同學們來自低下階層的,為數不少。兒子的一位同學的哥哥就是讀這所學校,而兒子學懂的粗鄙兒歌或順口溜,絕大部分都是來自這個同學的哥哥的傳承。
        結果,在選校的最後一刻,我們還是選了另一所學校。
        這就是香港家長選校的悲哀。當事情的一面,是愉快學習但程度偏低兼龍蛇混雜,一面卻是學校為本家長最好辭職伴讀,你要選哪一邊,其實難過民主黨決定是否支持政改。我知道名校不會把小朋友放在心中,但是你無可否認,名校的同學都是奮前小寶寶,有正面作用。愉快學習建立自信心是好事,但是學的東西追不上同儕,還是否能建立自信呢?這不到父母不遲疑。
        我不知道,這是否也算是一種「識時務」的做法,我只能說,在香港為子女計劃讀書,確是一件相當煩人的事情。自己算是幸運,子女進的學校,一方面程度不低,但是另一方面又不算是太功利,真的是主佑我兒我女了。只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在以上兩種惡果中選其中一,究竟應該選哪一種呢?
        因此,今天別人談選校,我總是選擇沉默或者客觀一點的說辭。畢竟,離去還是留下來,都很難說,誰優誰劣。

留言

SK2說…
It was NOT like this before.

I never studied, never had any pressure, never played any instrument, never bothered about anything, and we were all very very happy and proud and loved our school....

May be afterall, it was not a 名校... :(
你的年代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