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夠兩枱

        以往讀花邊新聞,看到安祖蓮娜收養一個又一個,佩服她的愛心之餘,又總有點「有錢明星多搞作」的感覺:這麼多小孩子,妳點湊?
        今天,完全收回這種輕視,雖然不知天皇巨星是否真的出自湊仔智慧,但是一個家庭多幾個兄弟姊妹,為成長,百利。
        昔日讀過有關管理學入門的書,談到一個人直接管理的人,最適合是四至六人,太少就過度關注,員工欠主動性;太多就關注不了,員工會作亂。把這個數值套入湊仔一事上,哪一個家長有四至六個仔女讓你管?是故,十居其十是過度關注了。
        談什麼港孩,說什麼港孩製告者,背後還是脫離不了供求關係。亞仔就得一個,出門口前,老爸老媽很自然就驗屍咁驗,如果再加上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六神合體,真係由頭管到尾。「著得太少喇,會凍親」、「著得太多喇,會熱親」「你幹啥穿這件紅色呢」「你穿鞋要穿到什麼時候?等我來」、「你個袋唔好咁孭」、「你流汗,等我同你抹」。小孩本來不廢,是大人關注過多,什麼都有意見,稍不合意又自己動手,結果小朋友自然什麼都不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逗小孩子說話的經驗,如果你有這樣做,應該不難發現,今天的小孩子,一般都很遲緩以至不回答問題,原因好簡單,他們其實都是CSI中被警方CALL來盤的重犯,身邊總有一至六個律師代答。「你今年幾多歲?」「你答叔叔啦,六歲」、「你讀邊間學校?」、「哈佛小學,你話俾姨姨知啦。」正如村上春樹在《舞舞舞》中的劇情:主角訪問電視姐仔,覺得他們如果沒有稿又沒有經理人,只怕問她們下個月是什麼月份,都答不出來。
        試想想,如果一仔化三清,四隻馬騮在家中飛簷走壁,父母出門口還有這麼多閑情,逐一檢閱嗎?只求你有著褲出門已經萬幸了。如果湊夠兩枱,其中一個無著褲出門口,只怕去到目的地,父母都未發現。
        正因如此,每個小朋友都會留意,自己究竟有沒有穿褲子了。
        同樣道理,當你有四個仔四個女,只怕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他們讀哪一班哪一所學校甚至眼前這件是幾多歲。但是,父母不用擔心,只要你答不出,其實你的子女是知道自己老竇姓什麼的,更加對自己的個人私隱,有足夠的認識的。
        想自己的小朋友不變港孩?分散投資是最好的方法。

留言

SK2說…
我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