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


        看畢後的感覺很古怪,很有香港feel
        電影拍得很有心、很細緻,演員很落力,感情很真,但是我不知道這齣電影,究竟想講什麼。
        主僕情?一來是基準的問題。如果我們用香港的涼薄來作基準,Roger當然有情有義,問題是,電影中的陪伴,就是「沒有什麼」的陪伴。看不到感情或非感情,無喜無悲,只是按時就去探訪而已。如果有陪伴親人逐步走向死亡的經驗的人都會知道,過程有很多掙扎,特別每一次再去,都看到生命明顯地進一步消散解體,並且再沒有回應時,究竟你還去不去呢?看着一個人喪失應有的能力,心情又如何呢?這一切,電影都沒有描述,即使桃姐已經癱得側向一邊,Roger也就把輪椅推到另一半,可以看到她的臉而已。
        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呢?我想電影的敘述所面對的尷尬,就是以一個老闆對工人來說,Roger算是有情有義了,但是也就僅止於此。雖然占飛說得很刻薄,但是我也同意,全齣電影只有一句對白很真實,就是Roger決定讓瀕死的桃姐停止治療,自然死去後,與醫生說:「我有事要上大陸一星期,如果她真的死了,你們直接把她送去殮房,我回來會去辦妥手續。」我想,如果真的是自己的至親,你明知她在這幾天就死的話,不會還去工作吧?但是,作為一個老闆,不願放棄自己既定的日程,但是在此以外,照顧工人各項事務,算是有情有義吧?
        問題是,相對幾十年的情義,就只是回來辦好喪事,這算是好還是不好?當然,這個社會有糧也不出的老闆,但是也有喪狗若喪子的人,認識的朋友中,有人送病重的狗人道毀滅,一直哭成淚人。所以,又回到第一個問題:基準是什麼?
        我說電影很有香港feel即在此:看上去很好,但是真的要細究,其實很虛無混亂,不知道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