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要懂什麼?


        兒子出生後,我也有一段時間很着緊「三個月要多重」,「六個月能做什麼」等等標準。尤其兒子說話能力佳,一歲多已經懂說「恭喜發財」,那一年的新年,着實耀武揚威了好一回。
        當兒子一路成長,看得多同小朋友的發展,自己就發現,那些標準只不過是最後底線,如果小朋友真的距離這個標準太遠,可能會是某些阻礙的病徵,但是做得到或更早達標,其實沒有什麼重要性。
        因此,看到父母強調自己的女兒寶貝三歲已經認什麼英文字,五歲能背什麼唐詩,又或是懂99乘算表,我第一個反應是:到十八歲,誰都懂啦﹗
        正如過去所言,如何理解小朋友的表現,與你採用什麼時間單位有密切關係。初為人父母的,往往把時間單位調整至月甚至日,然後拿來和別人的孩子比較。「我亞仔11個月就識行」、「點解亞女14個月都只係企定定係道」、「人家susan個女11個月就識講mama」。其實,只要你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點,我自己的朋友中,三歲都不識叫媽媽和走來走去的,一個都沒有。
有時候,我真的寧可他們不懂走來走去添。
        如果父母真的關心自己的子女,不妨上網找回最近一集星期二檔案「年輕一個媽」來看看。節目中訪問一位24歲的未婚媽媽,她18歲生了一個兒子,然後和男朋友繼續保持戀人關係,因各種原因未能結婚,而在22歲時再生了一個女兒。她說「沒有考慮一定要有爸爸,才可以生第二個」,而「小朋友單獨總是不好不健康成長,所以生多一個」。
        我不能說她的說法完全錯,但是這條數學題橫觀豎看都覺得好古怪。類似的騎呢人生觀所以會出現,不是今天年青人無端端在十幾歲時由腦中爆出來,而是我們的父母、學校、社會,在他們不僅需要背乘算表的成長歲月,沒有好好地培育而日漸形成的。
        A for apple 以至 Alligator99乘算法,小朋友眼前不能鶴立雞群,終歸還是會懂得,但是人生的取捨取態,不好好建立,卻可以讓他們一生飄泊。父母,你究竟是關注他十八歲一定會懂的東西,還是培育他十八歲時不一定能有的能力和態度呢?好好衡量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