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我獨行


        昨天星期天,我家的少爺小姐都有比賽要參加。小姐到九龍公園參加一個即場繪畫比賽,少爺就到沙田某小學圍棋比賽。二者的共通點是:父母不跟埋去。
        我送女兒到某地集合,然後百多人乘旅遊巴浩浩蕩蕩出發。等候上車之前,大家排好隊,點名,女兒施施然拿出自己的摺凳,好悠閑地坐。可惜,她沒有帶扇而天黑又非常悶熱,於是只好非常羡慕別人的涼風,最後自己把外衣除掉,只剩下一件背心。旁邊的姨姨一看見,即時問:「妳這樣穿,有蚊咬呀﹗妳有沒有蚊貼?」知道她沒有後,即時拿出一大片驅蚊貼出來。
        當小朋友還年幼,凡事要父母操心是正常的,可一個六、七歲的小朋友,應該開始為自己的活動作思考,想想要帶什麼,如果忘記要帶必須帶的東西,就要受別人責罰或做不了該做的事,如今趟繪畫比賽,要帶顏色和畫板,不然就好麻煩,也是不應該;如果沒有帶自己想用而非必須的東西,就要減低享樂質素,如女兒沒有帶扇就要捱熱,沒有蚊貼就要捱咬了;再下去是帶「唔等駛」的東西,如摺凳。
        為我來說,對還是七歲的女兒,必須帶的東西應加以提醒,其他呢,就看她自己了。忘記那些非必須品而捱一捱,正好是人生之學習。
        問題是,今天的氛圍不是這樣。那位母親送女兒驅蚊貼,我們當然感謝別人的好意,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往往形成「父母體貼大比拼」的奇怪循環中。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小朋友沒有帶什麼,總有家長冒出來,表示他有帶,而且還帶了不止一件,所以可以借/送給你。
        參與活動的是小朋友,但是負責安排行裝的,卻變成了是父母,並且總有一種由「誰沒有帶齊就誰不負責」到「應有盡有就是最佳父母」的味道,愈來愈濃。
        當然,父母不是刻意如此,只是我們的社會太過重視「安全」,而把「安全」的含意提升是「舒適」、「感覺良好」了,再加上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感覺,有時又真的不好受,所以在無意識之下,大家就被動以至主動地參與「軍備競賽」了。
        結果呢?父母心滿意足地勝出,而子女繼續好低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