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之難

        身為70後,回憶當年努力讀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唔想做乞兒」。當時活在不足的年代,一部WALKMAN()已經是一個夢想,電腦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於是,在缺乏與物質之間的張力,產生巨大的能源,促使每一個人,都努力。
        所以有書名叫作「再富也不能富孩子」,都是這個道理。向上的動力,往往來自今天的不滿足,要真正體會到這麼不足,在今天的香港,就真係好好好難。
        更多的是,用物質誘導小朋友努力讀書。你考得好,有什麼有什麼。
        好快,他什麼都有。又或者說,今天社會太豐裕了,即使是跌進貧窮線以下的家庭,要有一部電腦,也不是難事,而有一部電腦,其實小朋友已經可以好滿足地生活。
        更不說身邊十五歲以上的中產家庭的年輕人,每一個人的手提電話,都是我那部的價錢的兩倍以上;而我有智能電話,還不過一年,原來那一部,連一千元都不用。
        在日本時,談到外甥要努力讀書一事,我就覺得很詭異。想當年,我們想過怎樣的生活?不就是希望不要入不敷支,如果一年可以去一次半次旅行,平日可以吃好一點,就是理想生活了。叫現在的小朋友好好讀書,求美好生活?他們已經活在那裡了。

        想強化子女讀書的動力?讓他們匱乏吧。只是,這往往連累到我們自己,所以更加難做到呢。

留言

Unknown說…
容我引身說說自己的例子。我學校的同事們對於學生能乖乖聽書或聽話,往往是一張一張的貼紙送上。有一次當我送一個貼紙給學生時,她笑說我「孤寒」。我倒不認同,貼紙不貴,但我要學生知我的禮物是鼓勵﹗有時我不送什麼物質的禮物,只是一個擁抱或送他一個手指公就足夠了﹗物質太多學生不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