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視覺藝術

        上星期參與黑暗中的對話,是畫室的星期天活動「黑暗中的視覺藝術」的第一環,而這個星期天,開始視覺藝術的部分。
        活動的內容我不細談,而且我也不在場,能夠說的,是設計著力於重新喚起「感覺」。透過沒有了我們最常用的視覺,參與者「被迫」把平日不太用的其他感官強化起來,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努力發動的,是「腦袋」。
        在黑暗中的對話,大家要行走在黑暗中,接觸到不同的東西。平日,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視而不見的,但是因為看不到,我們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東西上,而在畫室裡,大家要把這些「沒有看過」的東西變回繪畫的對象,能夠用的,就只有腦袋。
        不過,這個用腦的過程,不僅僅是考驗你的回憶力和記憶力,同時是創造力。因為在黑暗中的東西,並沒有「見過」,你的回想其實是把你「聽過」、「接觸過」、「聞過」的記憶,轉化為視覺的「記憶」,這個過程,要用很多的聯想以至幻想力。
        以往教中國文學的日子,如何激發學生的聯想力,是創作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不容易開展的一步。由於視覺形象已經充斥在今天小朋友的腦袋裡,他們看過太多電視、電腦、漫畫,這些全都影像,令他們的幻想力沒有發揮的機會,所以當你放一個蘋果在他們面前,要他們作聯想,他們會說:
        「我什麼都想不到。」
        這也是我看小朋友的畫時,最先冒起的一句話。真的,今天小朋友的寫作能力所以低下,語言能力固然是原因,但是腦袋沒有想像力,可能是更致命的。在他們眼中,蘋果就是蘋果,旅行就是旅行,再沒有深一層的意思,也沒有進一步想像。
        所以,今次的活動是一個好的開始,很好的經驗,可以讓小朋友的腦袋,重新開番一扇窗,通往幻想的可能。只是,活動可以把窗子打開一會兒,要真的看到幻想的風景,還是要自己積極地、主動地,動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