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調換了我的父親(一)

        這是一個關於虛假與真實生活的故事。
        一開始,野野多一家三口正在幼稚園面試,兒子回答他的家庭生活,與父親去露營,放風箏,又與母親如何如何。鏡頭一轉,三人在大堂對話,原來,一切都沒有發生過,純粹是面試班的教授。這一幕,為香港人來說很真實,因此很容易掌握不到它背後的意義:為了成功,我們願意生活在虛假當中。全齣電影,就是圍繞這個隱喻而發展。
        看到評論,說飾演野野多良多的福山雅治前半段「生硬」,未能發揮演技。我想說,這不是演技生硬,而是冷漠。由於自己過去的遭遇,讓良多只相信自己,只想活在自己打造的世界裡。他的前上司退休,同僚半責難地問他從不探望他,良多的答案是:沒有工作的人才有時間(大意)。要知道,良多連自己的父親也不願來往,如果不是父親講大話,說自己病重,他才不會與兄弟一同回去。當然,這裡也有他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過去的含意。
        對待每一個人,他都保持一種優越的禮貌,總之,前半齣電影裡,沒有人埋到佢身,一切都被拒諸門外,除了太太和兒子慶多,因為他倆是按他的設計,形成他自己期盼的虛幻生活。
        所以,當他得到醫院的確認後,在車內說的那一句「怪不得如此」(英譯是It all make sense),實在是意味深長。在劇情的層次,這句話是指他一直養育的慶多原來不是他的親骨肉,所以為什麼性格不像自己,能力不及自己等等,現在都有解釋了。
        不過,從隱喻的角度來看,這裡指的是:當真實來臨時,他才意識到,自己過去洋洋得意地打造的世界,在自己內心深處,一早已經知道,是假的。
        往後的劇情,從表面來看,導演是批判中產家庭的生活,不合適兒童成長,反而草根一點,好一點。從隱喻的角度,這是真實和虛假生活的分別,而不是貧與富的劃分。良多作為慶多的父親,只是扮演一個父親,要求他上進,卻沒有關心他的世界。導演的高明之處,是用暗筆來表達良多對家庭的漠不關心。兒子送給他的花,他收到是笑容滿臉,但是轉眼間就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為兒子拍照,其實自己沒有看。
        「因為,」他辯解說,「我很忙,忙於打造我們美好的未來。」

        看到這裡,我們豈不能反身自躬一下?為了未來,我們放棄到幾盡?結果,究竟會如何?又或是說,所謂未來的價值,真的值得我們放棄今天的真實生活?

留言

Unknown說…
這是一套很好的電影,有很多可以用來借鏡及反思的地方。我也推薦給不少朋友觀看。另外,想問這本《在俗不隨俗》的書在哪裡可以買到﹖
在塔冷通應該有得賣,妳看不到可以問問他們。先多謝妳的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