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聯想

        我家繼續一貫的傳統,正在追遲了五年的星,一天到晚聽Adele的歌;還是年輕好,不過聽了三四遍,女兒已經上口了,甚至能模仿那不容易的唱腔。
        看維基百科,談到Adele四歲就「沉迷於聲音」中,一直都與音樂有不解之緣。成名後回頭看,這就是一條明明白白的路,原來天生就是歌手。可在路上時,誰知道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真正的方向呢?你可以幻想一下:自己的女兒「沉迷於聲音」而唔做功課,你也不會由得她用不同的唱腔演繹「把冰山劈開」,而幫她在手冊上寫:為未來事業努力中,沒時間做功課。
        可以相信自己的子女是天才嗎?還是如同聖經那句話:先知在本鄉總是不被重視,因為熟口熟臉的人,你很難相信,他其實是一個傳奇。
        如果天才式的傳奇,超乎我們的想像;努力式的傳奇,又如何?想起的,是九把刀。九把刀是很嘮叨的一個作家,如果你在他微時已經讀他的書和網誌,不難知道,他一直都在追夢,即使自己的小說賣得很慘淡時,他仍然相信自己是有才華,可以成功。你讀他的小說和文章,會很感受到他的努力,和極限。後來,成了名作家,但是他心中的夢想,是拍電影,而最後,又真的成為六千萬票房的大導演,今天跟隨富姦的步伐,小說愛寫不寫,繼續他的電影夢。
        九把刀的夢成,確實是打拚出來。他有夢想,然後拿吃奶的力,拚過去了。要知道,想追夢的先決條件,就是敢輸,因為夢想不是DSE,既沒有補習社,也沒有時間表,更加不會如同聯招選科那樣,考完試後再可以重排一次次序。追夢就是做一些你自己想做,而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香港父母總愛說要栽培子女,要讓他們成才,成龍,但是,這個才那個龍,往往就是安穩的生活,高尚的職業,不少的錢財;某個程度上,我們是以養寵物的心態來養育子女:希望他們乖乖地、光鮮地,與我在一起,讓我感覺良好。

        還是,把想像的空間騰出來,讓子女成為一個尋夢者?這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是,這才是子女自己的人生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