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2-政治篇

        上一回談了這書的整體,今天是七二,也想談談該書中有關挪威政治的部分,作為一個參照,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或許也有點意義。
(1)「不當收禮」(168-172):挪威政府高層,是允許把外交時收到的禮物納為私己的,但是要按物品的價格交稅,而外交部長因為把幾條來自阿富汁地毯的價格低估了,被人質疑瞞稅,結果要道歉才能了事,而且其他幾位高層同樣被揭發有相近的問題,因此挪威人就開始重新思考,應否讓政府官員,收入這些禮物了。
        值得留意的是,五條地毯的總價格,不過是港幣三萬元左右(書內以台幣標示,是十萬台幣),卻已經受到很嚴重的批評。我們呢?曾特首豪花公帑外遊、廉署首長喝茅台、發展局長有千萬元的利益衝突,當事人連一點歉意悔意都沒有。
(2)「媒體」(178-183):作者接受當地記者的訪問,在家裡準備好茶點與咖啡,可記者來家訪問後,連一口咖啡都不喝。原來,當地媒體「嚴守不讓任何採訪對象請客吃飯的規範),在非公開記者會的情況下,真的連一口咖啡也不喝。
        這種嚴以律己的做法,正是為了免於有背後利益運作的懷疑,而讓自己的報導,更具公信力。作者認為,正是挪威這種近乎死板的原則,讓它能夠成為高度新聞自由的國家。
        我們呢?被評為最具公信力的報紙,也玩臨時抽廣告,不同的利益不斷在熒光幕後運作,這實則是全面地摧毀公信力,而不僅是一家一門的媒體。
(3)「透明度」(198-203):挪威有這樣的一個政策:公開全國人民納稅申報紀錄,你可以在網上打進挪威國民的人名,他的報稅紀錄就一目了然。這做法,即使在挪威,也有不少爭論,而且也實在引起不少麻煩。但是,挪威這國家,仍然保持這做法,目的很簡單:唯有高透明度,貪腐才無所遁形,就如同的陽光下,陰影才會縮到最小。
        作者感慨台灣的實況,我們也不見得有多好。一場東北發展,究竟有多少人有利益輸送呢?我們是否可以一一審閱議員的財務狀況呢?在這個時刻,私隱就被重視了。

        挪威的人口與香港差不多,而在這書中,作者取激賞的,是挪威有一種強烈的「挪威魂」(我杜撰的),真的凝聚了社會共識,讓整個社會走向更文明的境地。香港由九七回歸後,到了今趟的七一遊行及其後續行動,我也覺得,我們是凝聚了共識,也可以更文明,只是,權力不接受這共識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