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

        許多社會問題的爭議,也許不是對錯的問題行先,而是接收了什麼資訊,以及如何把自己的表達,與時代配合的問題。
        舉例來說,組織為基層家庭爭取暑期活動資助,在網上就看到,不少人談自己的童年如何匱乏,然後覺得這些基層貪心,或是相關組織作秀扮野。我不敢說完全沒有這些貪心或扮野的問題,但是用二、三十年前的處境來對比今天社會,其實也有問題。最簡單的一點:我們童年時,周圍都有地方玩,家的附近總有一塊爛地,或是沒人管的公園,並且又總有幾個同年紀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今天,所有公園都被好好的管理,所有的小孩亦被好好地控制,小朋友要有社交活動,不參加暑期活動,好難有出路。
        不是因此說,這種要求合理,但是,社會有微妙的變化,卻是今天的中老年人,往往留意不到,或是忽略了的,然後繼續,活在當年的世界的觀點裡。
        也因此,我有時會同情很多公眾人物的發言。我想,許多時候,他們也未必真的很功利地發表某些言論,更大程度上,由於他們生活圈子,由於他們沒有FB的戶口,由於他們沒有空看立法會直播吳亮星主持會議,由於他們沒有機會參加馬寶寶農場的導賞團,所以他們還是以自己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生活經驗,來理解今天的世界。
        一位我往日很敬重的長輩,正正是陷在時間流往昔的一點,結果今天講的說話,由昔日的溫情而變得剌耳。二十多年前,他主張愛中國要接受她的缺點,這在當時而言,為一個剛起步發展的國家處境而言,是合理的;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著氣大財粗的國家機器,肆意地踐踏自己人民的權利,卻仍然主張要接納她的缺點,而對別人提出有關劉曉波等人權問題,避而不談,這就不再是溫情,而是涼薄了。

        我同情這些人,但是也不能接受你們的意見呀,因為,我活在今天真實的世界。我不是不想支持建制,相信現況,反對變動,但是,大廈的樁柱已經發出悲鳴,我也看到香港牆上的裂縫愈來愈明顯,實在,我無法相信,這世界可以繼續玩下去,真到永遠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