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領袖》

        當別人知道我是天主教徒,聊天時很容易會攀談到教會種種,我發現其中一個混淆的地方,就是教區與修會的分別。不少人也弄不清,原來教會內有一類叫做修會的組織,與教區的關係,不容易說得清楚。
        所以,香港教區發展天主教大學的同時,你又會聽到,耶穌會正籌備他們自己的大學。簡單說,正在籌辦耶穌會大學的耶穌會,是指全球的那個耶穌會,而非僅指香港本身。所以,它的來頭,其實比香港教區,還要大。
        如果你想從俗世的角度,多瞭解什麼是修會,又或是更準確地,認識什麼是耶穌會,不僅一讀克里斯‧勞尼(Chris Lowney)栽培領袖----耶穌會的人才學》一書,既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天主教修會,也算是在人才鍛鍊上,學了一把。因為此書作者是半途離開修會的修士,後來投身資本主義世界,在摩根投資銀行達十七年之久。他認為,基督精神拿來辦企業,好Work,而耶穌會就是一個上佳的典型。
        這本書花了不少篇幅敘述耶穌會成立以至發展的歷史,但是他的觀點是新穎的。他要探討的,不是這個修會的神恩、不是這個修會的貢獻、不是這個修會的靈修。他只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組織可以維持四百五十年,仍然充滿活力?
        他的答案也很簡單:因為耶穌會能夠讓每一個會士都成為領導,結果整個修會都可以充滿了活力,故此歷久不衰。這個「每一個會士都成為領導」,正正顛覆了今天資本主義的領導觀:我們需要一個極其偉大的CEO,帶領整間公司,走出方向。為作者來說,這樣的組織可以光榮於一時,卻不可以維持至永久。
        書中最強調的一點,是耶穌會的訓練,讓每一個參與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的方向,然後以耶穌會「MAGIS(MORE,更的意思)的精神,以才智與愛,在大地上豪氣地馳騁,做天主的工作。作者相信,只要每一個組織者都可以自覺自己的意義,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為組織帶來無可替代的貢獻,而就是這種精神,讓耶穌會可以威名長久不墜。
        說穿了,耶穌會作為一個組織,她的成功在於能給予每一個成員「賦權」,而當每一個成員都覺得自己在組織內都很有意義,這就當然會成為組織的動力。反過來說,今天很多機構的失敗,正是以防賊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成員,你視我如讎,又如可能期望我出心出命呢?

        為教友而言,這本書有更深的一層意義。我們往往把自己的信仰與生活分割,甚至會認為,信仰所堅持的種種,在生活上是用不著的。這本書卻告訴我:信仰是最珍貴的財富,即使在最現實的職場上,也是一份莫大的祝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