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

        星期天合家歡看電視,轉台轉來轉去之際,兒子看到明珠台的「全美超級模特兒大賽」,嚷著要看,於是一家人看了三節,直到該集的收結。
        慣常看美國這類競賽節目的朋友也曉得,美國人對於激烈而赤裸的拚搏,毫不手軟,所以這個比賽的也是緊張萬分,但是比較之下,不夠精彩,原因是參賽者裡面,有一位外貌特別出眾的。我們看的一小段,比賽的是硬照,老實說,那女孩子一上鏡,大家都覺得無得比。其他人,努力矯裝的有之,玩心思的有之,但是,比較的就是樣子,你後天如何努力,因為比賽的要求所限,總是很難難難超越了。所以,整個比較的集中點,不是誰勝,而是誰負。
        這種先天的優勢,在比賽中總難避免,因為比賽就是在限制的條件上,完成某一個目標,而做得最好的,就是勝出者,如果是比賽跑步,當然是非洲人有先天優勢;如果是比賽計算,愛恩斯坦或是霍金,就自然佔優,這是無法避免,甚或說,這就是比賽的真諦:讓我們知道,在這一事上,誰特別優秀,而這個優秀,必然包括了先天的優勢,或是由先天優勢而衍生出來的後天優勢。
        問題是,這種先天的優勢,並不是這個人的全部。由於我們活在一個總是要比賽的社會,結果每一個人都被割裂了。她是美女,這確是她的一面,但是她傲嬌那一面又如何?她講粗口的特長又如何?她考不上大學這一大污點,由於是模特兒大賽,於是也同樣可以不理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自己的小孩,是否也是以比賽來偽認識他們,而實際上,是把自己對子女的認識,割裂了?在香港,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雖然佢好乖,但係讀書唔好個道死呢」。為什麼讀書這法碼,總是最重的呢?
        它甚至可以把真實的臉相淹沒。名列前茅而沒有常識的高材生;沒有對話能力的說故事冠軍;最愛在家躺屍的100米第二名,等等。

        比賽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小朋友的某一特質,但是這必然不是整個他。在「全美超級模特兒大賽」中的那位靚女,應該不斷玩謝另一個男對手,因為他傾慕她的美貌。有貌不一定有德,她就算勝出,沒有人打算給她一個貞節牌坊。同樣地,小朋友在各式各樣的比賽裡,或勝或負,要真的看出他的全貌,父母們,還是要回到真真實實的生活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