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

        兒子星期六要回校上數學輔導班。某星期六,他穿好校服,準備出發,我問他會否回來一起吃午飯,因輔導班是十一點至十二點半。他說好。
        「那我在樓下等你,然後一起去吃東西吧?」
        「不,我要回來換衣服。」
        這一刻,我回想一下,發現亞仔從不穿校服與我們一起活動,總是要回家換衣服。然後,我就明白了:開學時,他的校長曾經說過一個故事,話學校所在的屋邨的街坊,很「關心」他學校的學生,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如果看到,都會向學校匯報。
        當日校長這句話,目的是叫大家在街上不要犯規,不然有損校風。不知怎地,兒子入心入肺,老覺得穿上校服的自己,就是老大哥的監察名單上的一員了。
        不時也會想到:在過去的日子裡,究竟我的哪一句話,就這樣播到子女的心田,最後有百倍的收成呢?究竟是自己鍾愛的麥子,還是無心播下的野草呢?我們無從知道,子女接收時,什麼題最打動/打擊他們的心,所以,還是慎言一點。
        我覺得,其中有一個因素,頗影響說話是否入心,就是說話的情感或氣氛。校長用故事的方式,又懶帶點不經意,就遠比嚴肅地說「你們在街上要醒醒定定」的效果好得多。同樣地,你日哦夜哦的說話,不入耳,但是語調情濃的話,子女會收到。
        不幸的是,我們對子女說話,感情最強烈時,往往都是在罵他們。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有一句話,我一定會禁言,也不準大家對兒子說。

        這就是:「你都幾靚仔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