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自願被吃的豬》

        自己讀的第一本哲學入門書,是中三時候,讀傅佩榮的《西洋哲學史》,然後,由於興趣又由於工作,談過很多本哲學入門書,故事性的如《蘇菲的世界》,個案式的如在此也曾介紹的《哲學健身館》,各有不同的風格,但是趨向都是一致:簡單易明。
        實在,這是合理的做法。哲學本來就不容易搞得懂,要讓人入門,當然是要說得簡單明白,不然誰還有興趣再鑽研下去呢?但是,哲學的另一種魅力,卻正正在於它的複雜性,所以才有如同《自願被吃的豬》這種偽哲學入門書。
        說是偽,並不是它沒有談哲學,只是它的目的,並不展現哲學平易近人的一面,反而是想讓你明白,世界是很複雜的。例如在「森林中大樹倒下有沒有聲音」的一篇裡,你開首時會覺得問題很白痴,大樹倒下,當然有聲音啦﹗但是讀下去,你漸漸會覺得自己好白痴,因為不明白文章想說什麼?這也是文章的主題:讀不懂的文章算得上是文章嗎?一本沒有人讀的書,算是一本書嗎?
        對,這就是哲學。
        這本書算是有趣的地方,是它為每個哲學問題,都編來一個古靈精怪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本身,不少也有足夠的味道,讓你連同古怪的哲學問題,一同嚥下去。所以,讀到最後,學不會哲學,不打緊,還有一個個故事。當中,我最在意以下的一個:
        女士A在咖啡店偶遇一個男子,並且看到他有一個小白免鎖匙扣。過了兩天,女士A在路上看到男子被車撞死,小白免鎖匙扣也飛了出來,於是女士A同警方說,自己兩天前見過這男子。再過一星期,女士A在同一咖啡店重遇這男士,即時臉無人色。男士告訴她,自己有孿生兄弟,也經常來這咖啡室。說話時,女士A又注意到,他同樣有小白免鎖匙扣,原來是他倆母親送給他們的。
        有點像迷離故事吧?但是作者要問的問題是:女士A向警方所言,是否真相?也就是說,被車撞死的,是否她在咖啡室所見的哪一位?
        背後就是認識論的問題。我們如何有真正的知識呢?原來,其中一個環境,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真的知道,而這是有可能出錯的。所以,太太說她肯定自己沒有與你一同看過Inception,有可能是她錯信自己的記憶,也可能是你錯信自己的記憶,無論是哪一項,身為一個哲學愛好者,你首先都不要太肯定一切。

        究竟我是否真的在推介此書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