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平凡人

        在知床火車站的男廁,我親眼目睹一位清潔工抹馬桶的過程。
        這是男式尿兜,落地式,如果你去過日本就一定知道是哪一款。清潔工蹲下,臉靠向尿兜,手拿抹布,由頂到底,緩慢而認真地抹了一次,然後,再抹一次。
        我作為使用尿兜者,我都不會把自己個頭,塞向尿兜,也因此,我明白,為何在日本,所有地方都是這麼乾淨。當負責清潔的人,覺得自己清潔的地方,真的會/要很清潔,就沒有不乾淨的道理。
        清潔工會這麼盡力,離不開兩個原因:主觀地認為做好一事是一種成就;客觀地為別人服務是一種成就。我覺得,要有前者,必然要有後者。
        這叫我聯想到個人成就與社會成就的問題。在香港,我們談子女的未來,都是從個人達到什麼成就的角度思考。子女走傳統路線也好,走僻路也好,最後還是要有成就,自己有成就。你明明讀到Law唔讀,要玩大提琴,不打緊,你要得到社會肯定。主流思想固然是這樣,即使談另類教育的人,最後支持另類,從結果來看,還是回歸主流,因為都是要有所成就。
        這從個人期盼來說,無可厚非甚至是值得嘉許,因為不想有所成就,就難以有動力,從而發熱發光。但是,從社會整體來說,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社會的上等人,都只覺得,做上等人才可以發熱發光,就不再可能有一個願意探頭到尿兜的清潔工,也不可能有乾淨得令人髮指的洗手間。

        我不知道這樣生活的日本人是否真的快樂,但是一個以群體為中心的社會,才可能有美好的公共場所。今天香港,經常糾纏在廢青不願捱等論述裡,其實搔不著癢處。從整體來說,只有平凡都是成就的觀點得到接納,個人才有可能為社會付出,並且感到有意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