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距離感


        教養子女,父母許多時都會洩氣。忘了交回條、忘了交書、摔倒、吃飯溫吞、默書不合格、沒禮貌等等。面對這些事,有時會暴跳如雷,有時會灰心喪志。
        我自己的方法是:想想十年後,從兩個方面。
        默書不合格,不妨想想,十年後,這一次默書還會否在你心中?許多時候,當我們回憶兒時糗事,其實都是笑說中,再沒有人會認真的。眼中的一刻,事情可能很氣憤,但是用時光的長鏡頭來看看,可以令自己理智一點。特別是想想:十年後,默書已經消失了,飯也不再時常與你一起吃,但兒子還是兒子,母親還是母親,女兒還是女兒,父親還是父親,這種關係,是否更重要?為了默書不合格說出傷害感情的語,十年後回想,大概是贏粒糖輸間廠的感嘆了。
        另一方面,就是相信來日方長,今天播的種子,眼前還未發芽,不代表下年沒有好果子吃。太太天天感嘆兒子不能主動叫人早晨,十年都未成功,不過,子女往往是要一朝開竅的。革命未成功,只要再努力,還是會有明天的。不要採用一次又一次失望的理解角度,而是要相信自己一天比一天靠近終點。
        這不是阿Q,而是一種互動。如果你表示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望,子女會覺得自己就是不能成功做到這事,所以也不會再努力去做到。回想自己的過去,我們許多時候,都不是太能意識到,日常生活的細節該如何。所以,感覺其實很重要。如果能夠傾向相信子女會做到,他們就更容易,感覺到,要做到。

        給子女和自己,一點距離感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