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問題

        關注、幫忙、指導、掌控、強制。在子女做事上,我們家長,如果事情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般就是這五個參與程度。不妨想想,自己最常是哪一個。
        再想想,究竟在哪一方面,自己採用哪一種。
        有些事,我會採用強制的,如在道德上不當的,出口傷人也好,動手動腳也好,就要制止。
        兒子的校褲已經偏窄,叫他買校服,我就偏向指導或幫忙。亞媽九月開學已經講,結果講到現在,兒子就話買冬季時一齊買,「你買冬季就唔好買,不然出年又窄。」這就是指導。
        女兒升上中學,我到現在也沒有看過她的功課,只是不時問:「跟得上嗎?」她說OK,我就信是OK。這是關注。間中,她有功課不曉得做,找我幫忙,我就幫忙了。
        我自己覺得,做父母的,這五種做法都會有,關鍵是程度,以及用在哪裡。我自己的標準,首先是在這階段不做,以後很難做到的,要掌握或強制;影響愈深的愈要加強。在我心目中,學游泳就是其中一個要強制的。不求成為奧運選手,小時候學曉,遠好過大來才搞。
        反過來說,很多家長覺得要掌握的讀書學習,我傾向是指導或更輕的程度。忠告各位父母,你其實除了自己讀過書外,對什麼是讀書學習,認識真的不多,不要因為這事情好似好重要,就不斷出主意。為我來說,讀書是學習,學習的關鍵是好奇心。人本來就想知多一點東西,你不亂來,子女一定有學習動機。現在大家緊張的部分,十居其九是破壞學習動機的,所以,在學習上,不要強制,甚至不要掌握,最好是只關注,把工作留給學校與子女自身,因為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工作與戰鬥。

        也許是成長經驗的問題:我父母從沒有理會我的各方面成長,而我終於都能活到現在,也算是好地地,所以我總覺得,子女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自己只是他們血脈相連的人,卻不是他們本人。能指點他們,就盡力,卻不可能代替他們,走自己的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