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電影裡最震憾我的一句話對白是:「如果我活在和平時,我也是一位好教友﹗」這是吉次郎再三跌倒後的辯白,也是很真情的表白。
        它的挑戰是:我們這些在和平時代的好教友,是否真的是好教友呢?
        從電影的敘述裡,吉次郎似乎很離譜,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要求赦罪。但是,這是電影壓縮人生的描述而產生的錯覺吧?如果把時間拉開,用十年、廿年來看,其實這也是我們的寫照吧?
        況且,我們其實都及不上吉次郎。他受的壓迫是如此巨大,首先是死亡。烈火焚身的可怖,我們真的挺得住嗎?出賣終歸也會被捕的傳教士,換來生活所需,真的是想像中這麼難嗎?反過來說,要頂住井上這個代表政府的權力,其實才是不容易吧?
        況且,電影是從教友的角度來敘述,才顯得吉次郎是反派。今天社會,我們的敘述往往是從當權者的角度來敘述,多少人其實已經歸化了權力的那一邊,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呢?不要說殺到埋身的教難,內地教會被鎮壓,多少人能夠站在信仰那一邊呢?更多人是說「問題複雜呀」、「很難判斷呀」。
        電影裡那位女教友的問題,讓傳教士有點激動,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問題吧?「殉道後是否不用工作?是否不用交稅?是否可以嘆世界?」不過,今天這不是問題,而是行動,就是即使信了教,我們同樣地,繼續享受這世界的美好,並不覺得問題存在。
        因此,在傳教士也棄教後,吉次郎找他辦告解的一幕,又令我想起電影「神父同志」最後一幕,被揭發是同性戀者的神父送聖體,沒有教友肯接,最後是被性侵的女孩走到他面前,彼此相擁。

        誰人不是罪人?誰不斷跌?誰能判誰的罪?天主經說「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正是告誡我們要謙卑,不要自恃。問題是我們有多少人已陷誘惑,卻還是覺得自己最正確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