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

        回到家查維基才知道《聲之形》漫畫的故事大要,在這一點上,電影其實是有點失敗,因為許多影像都要求觀眾看過漫畫才會掌握。看了一篇影評說這電影「節奏慢而轉折快」,我也同意,因為很多改變也交待得不夠清楚。
                   但電影仍然牽動我心。
        在成長的過程裡,孩子需要的,其實就是很簡單的肯定。這肯定,就是要孩子相信,他們本來就很好。他們可能聰明也可能有點呆,可能聾也可能瞎掉眼,但無論如此,一個人就有自身存在的價值,不是其他東西可以替代的。但電影裡呈現的世界(以及我們今天處身的社會)卻不是這樣。人要有價值,是有標準的,而聾女孩西宮明顯不符合這標準。
        在我眼中,同學所以欺凌西宮,更深層的象徵,就是西宮的存在,動搖了既有的標準,其實也是現實裡,今天不少學校出現的欺凌的原因。電影裡植野說西宮破壞了他們本有的和諧,正是這道理。我們本來是弱肉強食的,弱者順從,強者橫行,但西宮的出現,似乎是明確地要求大家照顧弱者,而這似乎是更合理,卻不是那些小學生真正認受的道理,所以欺凌就出現了。
        電影裡的各個中學生,都活在「要別人與自己好」、「對不起別人」的糾纏之間,而西宮尤甚,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殘疾帶給身邊所有人的不幸。她老是向別人說對不起,人家欺負她她還是說對不起,還是笑臉迎人。這裡,我想有點日本文化的問題,但這種「要正能量」,卻有全球化了。到了最後,植野說西宮是「笨蛋」,她終於回一句「笨蛋」,也是暗示她能肯定自我,不再需要永遠做好人了。
        從電影情節來說,推進確有問題,但我的另類感受,卻是年輕人的心總是飄忽地轉變。那麼細膩、輕巧、脆弱,同時又這麼激烈、狂野、火熱。西宮在煙火最璀璨的時刻跳樓,是一個想不到又很理所當然的情節,也只有在挽救一個生命時,石田將也才真真切切意識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一路看,想到今天的社會,固然要大人活得像機械人,連小孩子也不放過。要做對,要做好,要做得快而準,要冇問題,如果有問題也要有條理地有問題,例如快快把你判定是什麼病。電影裡呈現的,卻是一個個混沌而纖弱的心靈,值得我們好好欣賞、呵護及放手讓他們成長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