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人間》

        這書在日本得到相當文學的芥川賞,也頗受歡迎,而朋友又大力推薦,認為很好看,所以就拿來讀。老實說,讀到一半就想放棄,但友人力薦,就看完。
        我不敢斷言書寫得不好,反而更深地覺得,文化是一道鴻溝,不一定可以透過閱讀認識就跨越。小說的核心是人在社會裡的規範,這種很標準化的人生期望,在日本也許仍然是超巨大的壓力,仍然是一絲不苟地要求每一個人,因此小說裡的主角,三十六歲仍然在便利店打工,就要用大量的謊言來解釋。這個設定,在日本可能有很多共鳴,在香港,卻不見得有那般嚴重。當然,香港是用匱乏的生活質素來折磨不能按社會常規者,都殘酷,卻不是這種集團一致的做法。
        因此,小說裡的哲學其實頗有趣,即無心地生活可能比多思考的異類,更容易活下去,人究竟應該追求什麼,「各安其份,逍遙一也」是整本書主要探討的問題,但承載這思想的故事內容脈絡,卻難以引起我的共鳴,因此就看得乏味得很。
        愈發覺得,真的活在日本,其實也是另一種鬼地方。如果你可以走人生常路,也許還可以覺得這國家可以好好過活;如果你想有自己,這國家其實好可怖。

        我看到一半時,推想主角是精神病,但小說最後沒有這設定,有些伏筆好像落空這樣。不過,讀罷全書,看作者的訪問,得知作者為寫此書,曾在便利店工作了好一段日子,佩服之餘,也明白小說裡寫實的描述,從何而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