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舊父母

        友人是公務員,飯聚時聊起現今青少年出路,他說自己Office新請的助理文書主任(ACO)全都是大學生,而這職位的學歷要求,不過是DSE程度。「同事話,大把大學生來應徵,點解唔請?人工又係俾咁多。」
        回家Google一輪,ACO起薪點萬三元有多,而逐年跳point加薪,頂薪有二萬八;如果進取升到兩級,頂薪還有近五萬。另一邊,新聞報導訪問那些入職者對工作的感覺,一個字:悶。工作量少到爆,但又不能做份外事,一日到黑,坐多過做。
        還有的是,大學生要紆尊也不一定做到這份工,因為競爭激烈,與入大學時最熱門的科目比例差不多,一百人可能都是請一個。
        今天的父母總說,總要幫子女讀一個學位回來,讓他們有一個較好的進入社會資格,我想,這類工作,正是銜接這種想法的典型示範。真的,本來中學學歷就可以做的工作,愈來愈多只請大學生,你沒有大學學位確是行人止步。
        不過,也就是一份萬多元人工的悶工,好處是轉長職後能夠做一世的機率極高,壞處是做一世都只是filingfilingfiling
        當然,看報導,不少年輕人真的喜歡這工作,因為放工就有自己的生活。從另一角度看,如果不甘於悶的工作,就是要燃燒生活的工種居多。
        我想,正路讀書,其實未來都不見得精采或有自主性,那麼,要子女在進入社會前,犧牲今天的多姿多彩來換來日的入場券,是否真的值得呢?在一個流動漸次停滯的社會裡,期盼子女透過讀書改變命運,是否不切實際呢?當子女真的不適合這條路,強行並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來保送他們,為自己為子女,是否明智呢?
        我老是主張,不用太緊張學業,原因即在於,它真的不像我們那世代,這般重要了。當年的我們,渾渾沌沌地大學畢業,周街都有工等住我們;今天,同樣渾渾沌沌地大學畢業,回報低、競爭大、成功感弱、辛苦就是工作的四大特質。既然如此,子女成長的過程裡,太側重攞學位這部分,其實是有點蝕底的。

        新時代的父母,自己衡量一下,如何做一個新父母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