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去Ricci開會,遇上宿舍迎新,神父談到迎新的種種,提到一句:「梁天琦曾經是這裡的風頭躉呀﹗」我才知道,他住過這裡。就由這刻開始,這人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人,在新聞裡出現的物,他在我心中,逐變真實起來。
沒有機會看「地厚天高」,但我想,導演拍這片,觀眾看這片,也是想更真實地認識一個年青人。我們不想停留在「本地派」、「暴徒」、「鬼」那些概念,只把人歸了類就收進抽屜,而是相信,他有自己的人生、想法和決定的。

當我們相信「洗腦」,其實正是否定人的自主性,再嚴重一點,就是否定人本身的價值。支持建制,就真的沒有思考嗎?支持民主,就必然深思熟慮嗎?反之亦然。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思考,才有這樣的立場,問題反而是當立場出現後,我們就把立場神聖化,而沒有察覺,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立場,而是繼續思考。
我想,梁天琦被判刑,大家很難過,也因為他一直都思考。由本土派的主張做法,到他臨判刑時的文字,不難看出,他愛這城巿之心沒有變,但想法已經不同了。如果不是入獄,也許就在此刻,他會以截然不同的姿態繼續抗爭運動,為社會帶來改變。可惜,一個會思考的青年,就此要把人生美好的六年,在囚中。
雖然難過,但年青人仍然為我們帶來希望。更希望,我們能夠把別人視為一個真實自主的個體,別讓標籤主導我們的判斷。我相信,一個更好的社會,最重要的,是視人為人,真實的一個人。Photo by José Martín Ramírez C on Unsplash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