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道歉

        友人力薦,結果兩公婆去看早上八點五十五分的早場,第一個在圓方看電影,場地設施甚佳,而電影更佳。
        黎巴嫩電影,談到黎巴嫩人與巴勒斯坦難民的衝突,再夾雜黎巴嫩內戰中的宗教衝突,我自己也不是很懂,但我有類比法:
        黃絲租客遇上藍絲水電師傅,政治立場引發雙方態度不佳,結果水電師傅打了租客一拳,事情因此一發不可收拾,由租客與水電工的矛盾,提升到藍絲與黃絲的衝突,再提升到中港矛盾。
        當然,電影不是談這些,我只是把劇情本地化,大家就容易明白。電影精彩之處,是沒有一個人是完全正義的。水電工揮拳固然不對,但租客不斷言語挑釁,最後講到「如果689出機關槍掃低哂你地就一了百了」,水電工才忍不住出拳。那麼,誰才是真暴力呢?
        可事情再細究下去,租客同樣有被暴力的前科,他這麼恨巴勒斯坦人,不是沒有因由的。這因由,不一定理性,但一夕間的家破人亡,如何讓人可以理性呢?
        有趣的是,由始至終,兩個主角渴望的東西,都是很簡單實在,但律師為打勝官司,什麼都提昇到概念價值的層面。結果,官司是有勝負,可兩位主角早就用自己的方法,把他們的事解決了。
        電影用很多的細節建構起來,讓我們反思,我們要小心處理自己的意識型態。許多時候,意識型態都是很虛幻的,反而一個個真實的人,才是重要。我自己很感動的一個位,是租客把車駛回頭,為水電工修理好他的車。租客的工作是修理汽車,當他看到別人的車發動不了,即使對方是對頭,他仍然要貫徹自己的工作。在政治矛盾深重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先看對方是一個人,同時堅定自己的身份,而不是搖擺於立場上呢?

        這電影還有「請你好好放低」的效果。要說矛盾,我們的矛盾和黎巴嫩曾經發生內戰的對立,真是小巫見大巫。如果我們都叫撲撕裂,真不知如何形容當地的對立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