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終結》

        進場時我有點驚奇,人數不少呢。我自己看過預告片,都不太清楚電影的劇情,想不到與我們一樣,夾時間睇戲的人,也不少。
        許久沒看過沒有配樂的電影。許久沒看過中長鏡頭為主的電影。繼上一回看《聶隱娘》,也有一段日子,沒看過一個又一個中途離場的人。
        我想,某個程度,文化是有改變的。像快樂終結》這類以呈現為主的電影,過去要在主檔期出現,比較難。只是,還是有人離場,還是有人在完場時低喃「垃圾」。
        有時候,這不是欣賞能力的問題,而是怎樣理解電影之為電影。我想,快樂終結》為不少人很難頂,是它沒有把因果關係很清楚地表達出來。我們習慣電影作為一個敘述,由「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它必然地呈現出一些因果:因為魔鏡,所以要殺白雪公主;因為惡毒,所以最後沒有好下場。《快樂終結》沒有把很多事情的結果,與原因連結起來。母子為什麼失和?爸爸為什麼離開媽媽?我們看到結果,看到結果的場面,卻沒有足夠的資料,判斷誰是好人誰是惡人。
        我想,這是感覺焦慮所在。
        電影把13歲的Eve拍得很可愛,淺色的眼瞳特別顯得她無辜且楚楚可憐,同時行為很邪惡。導演沒有為觀眾提供她做壞事的清楚原因。她毒殺母親,而且先用倉鼠做實驗,更早前在夏令營也嘗試過把抗焦慮藥混進同學食物裡。但是,這抗焦慮藥本來是她的。
        同時,導演又沒有把Eve塑造成受害者。父母離異,母親問題多多,離異父親對她漠不關心等等。導演可以理直氣壯,用電影控訴大人。可惜,也沒有。

        電影就是把世界的尋常混亂,很沉靜地又很隱晦地諷嘲一下,呈現出來。它把真實暴露出來,這正違背了荷里活電影的宗旨。光影世界,應該讓人離開現實還是找到揭開現實的線索呢?就看你如何選擇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