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

        在巿集做衣服生意起家的拉吉有女兒皮雅已達入學年齡,母親塔米很擔心她的前途,因此扭盡六壬,要把她送入最好的學校裡,每失敗一次又找新的方法,似近成功結果又橫生枝節,當拉吉搞定了入學準備享艷福之時,看到電視新聞那呆樣,我想起當年看的「黐餐遊戲」。
        近日有朋友也經歷了一整月的找學位遊戲,我戲言她應該去一看此片,有移情作用。雖然朋友心情大起大跌,可至少她不用住在與鼠共舞的貧民窟。
        電影好看,但你問我是否很具反思意義呢?我只能說,從理念上有意義,但電影的拍法是相當卡通的,不能以嚴謹的戲情發展來理解,只能視之為一種藝術手法,把印度有關求學的問題,串燒炒起來,一次過看過夠而已。
        電影的拍法其實好有技巧,到最後,問題又回到個人的選擇上。有關教育的討論,由於太多人都從自身經驗出發,大家都好相信自己的經驗(因為好真),所以探討教育問題,說到底,又是你自己點揀點自強點自處的問題了。
        電影裡的BAND 1頂級校長,最後揭露是「反派」,因為她自己是以貧窮戶入讀這學校,到自己做校長,卻縱容有錢人侵吞這些貧窮戶的學額。但是,她申辯的幾句話,我覺得好有道理。「如果我唔幫同學做功課,他們就孤立我。如果我換唔到錢,就講不下去了」。
        近日看有關北歐教育的書,深深覺得,如果不全面搞公平同質的學校,其他修修補補的方法,無助解決問題,只會把家長子女的精神氣力,白白花在無謂的地方。電影裡的拉吉一家就是這樣:花了兩小時的電影篇幅,最後皮雅都是入公立學校,而這所公立學校能夠與頂級學校平等起來,因為拉吉有錢。

        你可以說,電影揭示了印度(以及全世界很多已發展地區)的問題,但它同時是不識時務的,因為愈揭露,其實愈沒有解決的方法,除非我們願意由根掘起,掀桌子再來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