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夏(500 Days of Summer)

        有影評用微小說總結這電影: I met my soulmate, she didn’t。真正的一句到底。
        女兒選此片,因為是公映十周年紀念,是她口中的經典。我當然抱聽之由之之心開始看,看到最後又覺得真的有其動人之處。當然,我想女兒看到的是《十二夜》那個層面的戀愛離合,雖然這部分同樣拍得很細緻動人,但電影刻意用男主角的觀點貫穿全劇,正是其可堪玩味之處。
        如果從男主角的視點看劇情,就是痴情男子遇上負心女郎的情傷故事。可從其他角色的客觀評價卻是:她有沒有騙你?她有沒有佔你便宜?她有沒有承諾?由一開始就沒有,一切都是男主角自身的期盼,而他自己卻因此怪責女主角及傷心。
        這電影讓我想到最近在看的書《愛無能的世代》,當中提出一個新名詞,叫作「偽單身者」,「偽單身者關係中的兩人,彼此是有性關係的單身者,卻不必給對方任何承諾。他們共度閒暇時光,一起作飯、野餐、看展覽或上劇院。實際上就是共讀閒暇光陰的砲友。」作者指這是德國(特別是他身處的柏林)愈來愈流行的趨勢。從這角度看,《戀夏》走在時代之先。

        電影最後給我們一個光明的收束,卻沒有再深究下去,就是在高舉個人的時代,如何處理關係的問題。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視自己這個個體,重視到某一個程度,如何與別一個同樣這樣重視自己的個體連結起,正是偽單身者出現的原因。過去談的愛與關懷,契合連結,為這一代人,是否還可以做到呢?

留言